查看原文
其他

对接粤港澳大湾区!三水下一步要这样做…

2017-07-31 三水发布


在粤港澳大湾区带来大整合、大协作的战略机遇下,先发者的产业空间有限,产业需要外溢。


居于广佛肇区域中心的三水,正在基础设施、营商环境、城市配套、公共服务等领域出招,全面优化软硬环境,以主动对接来自大湾区发展主轴的资本、技术、人才要素溢出。


机遇在前 中心城市资源溢出


近日有研究者指出,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产业体系呈现梯形,既有接近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,也有相对低端的产业,产业层次具有多元性。对照现实,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轴、更高层级的产业资源,正在加速向珠江西岸流动辐射。


7月26日,深圳市政协发布调研报告称,受土地厂房租金、员工工资、原材料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,以及内地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,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,且大多数外迁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,而是先进制造业,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。


 在此趋势下,“深圳总部、研发”+“东莞、惠州生产制造”的模式成为不少公司的常态,毗邻深圳的周边城市正在加快吸纳深圳企业落户,加紧对接深圳产业资源的步伐。


具体到佛山,在“香港+佛山”框架中,两地以“7大领域11个重点项目”破题合作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个“香港+”。


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佛山各区也铆足了劲头。南海在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核心区,向香港推介集商务、住宅、商业、教育四大功能的三山“香港城”;顺德以“顺德产业+广州人才+深圳创新”为发展理念,高标准打造潭洲湾国际创新带……


于三水而言,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找准比较优势,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中,主动对接来自大湾区发展主轴的资本、技术、人才要素溢出,是当下亟待破题的一环。

 

软硬兼施 对接优质产业资源


善弈者谋局。种好梧桐引凤凰,三水才能吸引到更多优质资源。


回顾来路,今年以来,三水自信亮出参与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新姿态,在基础设施、政务服务两方面“软硬兼施”,为全面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,集聚优质产业资源激发更大的内生动力。


今年开春,三水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关键位置。城市群的融合,首先要解决的是物理上的融合,即交通的互联互通。从地理上看,居于广佛肇区域中心的三水,俨然沟通港、澳、深、穗与粤北、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。


新一轮创新资源竞蕴含机遇,考验着地方政府的企业服务意识和能力。一个区域营商环境如何,企业会“用脚投票”。6月下旬,有“一门办理,全城通办”经验的三水, 围绕行政效能的提升推出多项改革措施,决心在政务服务方面完成从“跟跑者”向“领跑者”的转变,以更具特色、更高水平的政务服务为投资者在三水做大做强创造更好条件、提供更多便利。


▲市民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办理事务。


向前展望,在“香港+佛山”合作发展机遇中,佛山市委、市政府布局了“珠西粤港合作示范区”的新发展平台,依托三水新城区位、交通、生态、发展空间和成本等优势,在大健康产业、跨境电商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、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对接香港资源。


抛橄榄枝 以城市引创新之源


在经济转型已经逐步由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当下,人才是创新之源。

 

从人才政策供给的角度看,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为主轴,珠三角各市皆毫不讳言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望:东莞将大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,不断增强对人才的承载力和集聚力;惠州将着力打造人才工作“十大品牌”,高效率激活人才;肇庆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任务,坚持引育并举,扩大人才增量、盘活人才存量……


▲7月11日,副区长胡英(右3)与一众嘉宾共同为三水区驻广州大学城引才联络站揭牌。


在佛山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背景中看三水,要打造“珠西粤港合作示范区”,绝不是“香港软件+三水硬件”、“香港开发+三水生产”这样简单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,而真正意义上的“香港+三水”,必须是从资本、技术到人才的深度融合。

 

有见及此,三水在基础设施建设、政务服务环境方面锤炼“硬功夫”的同时,从出台扶持力度足以比肩广州、深圳的一条条人才补贴政策,到在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侧不断发力,以提速优化的城市软硬环境向人才抛出橄榄枝。


善谋全局,意在周全之策。在三水练内功、谋发展的谋划和实践下,期待更有力的落地措施,更宜商、宜业、宜居、宜创新的城市环境再优化在望,区域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再提升可期。


来源 | 佛山日报今日三水

三水发布微信编辑部

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,您还可以关注“@三水发布微博、登陆三水新闻网或下载“大美三水”手机app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